本節重點


全部展開 / 收起
ABC理論Expand

行為治療是其中一個處理腦退化症人士情緒及行為問題的有效辦法。腦退化症人士通常因為未能解決需要、受到外來壓力或自我保護而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。只要照顧者能細心觀察,靈活思考,便能找到解決方法。

原因(Antecedent) 行為(Behaviour) 結果(Consequence)

行為出現前發生的事

  • 腦退化症人士正在做甚麼?
  • 腦退化症人士的精神情況如何?
  • 腦退化症人士的身體情況如何?
  • 其他人在做甚麼?
  • 四周發生了甚麼事?

出現的行為

  • 出現甚麼行為?
  • 何時發生?
  • 在哪裡發生?
  • 對象是誰?
  • 持續多久?
  • 以往曾發生嗎?

行為出現後發生的結果

  • 腦退化症人士有何感受?
  • 腦退化症人士有何反應?
  • 腦退化症人士的下一個行動是甚麼?
  • 其他人有何感受?
  • 其他人有何反應?
  • 其他人的下一個行動是甚麼?

各種原因

  • 身體感覺不舒服
  • 聽不懂說話內容
  • 被要求做不喜歡的事
  • 做不到被要求的事
  • 被突然禁止繼續做正在做的事
  • 看到不認識的人
  • 看到特定人物
  • 看到別人做特定的事
  • 聽到特定聲音
  • 觸摸到特定物件
  • 聞到特定味道
  • 品嚐到特定味道
  • 到了陌生的環境
  • 到了特定環境
  • 到了特定時間

行動性

  • 攻擊他人
  • 叫喊
  • 咒罵他人
  • 重覆他人的說話/行為
  • 遊走
  • 不恰當的行為
  • 性騷擾
  • 收集/收藏物品
  • 坐立不安
  • 躁動
  • 焦慮
  • 幻覺
  • 妄想

退縮性

  • 抑鬱
  • 冷漠/反應緩慢
  • 嗜睡
  • 食慾下降

腦退化症人士得到鼓勵

  • 如願以償
  • 得到別人關心
  • 得到物品鼓勵
  • 被允許做特定事情
  • 得到稱讚
  • 得到別人報以笑容
  • 沒有被阻止/分散注意力

腦退化症人士得到懲罰

  • 沒人理會
  • 被責罵
  • 被禁止做特定事情

照顧者使用行為管理技巧

  • 轉移注意力
  • 安排腦退化症人士做其他事情
行為管理技巧Expand
腦退化症人士的行為 行動性行為
(如:重覆發問、找東西)
退縮性行為
(如:拒絕進食、沉默不語)
照顧者的反應
  • 照顧者希望腦退化症人士繼續該行為
  • 照顧者希望腦退化症人士停止該行為
  • 照顧者希望腦退化症人士繼續該行為
  • 照顧者希望腦退化症人士停止該行為
處理方法
  • 給予腦退化症人士鼓勵
  • 讓腦退化症人士進行其他活動
  • 給予腦退化症人士鼓勵
  • 把腦退化症人士的退縮性行為當成正常反應
  • 不理會腦退化症人士
  • 諮詢醫生意見,確認腦退化症人士健康狀況是否有變
  • 分析腦退化症人士問題,理解及滿足腦退化症人士需要
應用實例一:多疑Expand
應用實例二:要求回家Expand
應用實例三:重覆提問Expand
應用實例四:日夜顛倒Expand
應用實例五:收集物品Expand
小結